一种简易压弯模具技术领域
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模具技术领域,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压弯模具。
背景技术
众所周知,现许多工厂采用的冲压加工工序为①落料,②滚毛刺,③第一道U型弯
曲,④第二道弯曲,⑤弯曲四脚成形。由于该模具为两次弯曲的复合模,因此使用者在
使用过程中会发现附板装配时十分容易倾斜,顶面焊接后常有不等高的现象。分析其原
因有两个方面:一方面是因为采用了两道弯曲,工序③的U形弯曲的回弹、弯曲后两
侧高度的误差,及工序④弯曲后的回弹变形,都会造成附件尺寸的不稳定。第二方面是
由于附板顶面做成了平面,装配焊接时为面接触,给焊接造成困难,不易平整,使顶面
焊接后不等高。有翘曲。在实际生产中产品会出现刃面弯曲现象,正面朝下会出现U型
件内侧弯曲角度过大,出现废品。为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,专利ZL201029180053.0公开
了一种新型压弯模具。一种新型压弯模具,包括了上模座,以及通过若干根导柱与上模
座相连的下模座,上模座下方设置有上垫板,下模座上方设置有下垫板,下垫板上方设
置有凹模,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上方分别设置有导料板和卸料板,卸料板设置在导料
板上方,所述的上垫板与下垫板之间沿轴向依次设置有均与凹模垂直的凸模IV、凸模III、
凸模II、弯曲凹凸模和凸模I,所述的弯曲凹凸模下方设有与之相配的弯曲凸模。但是,
以上的技术方案过于繁琐,结构过于复杂,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,操作过于复杂,不利
用于推广。
发明内容
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,操作简便、产
品稳定性好、生产效率高的简易压弯模具。
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:
一种简易压弯模具,包括:上模具和下模具,所述上模具包括上模具座和凸模I,所
述上模具座包括:模具架,固接于模具架右端的凸模II和固接于模具架左端的半凸模,
所述的凸模I上端与所述模具架固定连接;所述下模具包括与半凸模相匹配的半凹模和
与凸模II相匹配的凹模,所述半凹模和凹模分隔放置,所述凸模I可进入所述半凹模和
凹模之间。
上述技术方案中,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所述半凹模和凹模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所述
的凸模I的宽度。
上述技术方案中,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
握持柄。
上述技术方案中,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所述凸模I与所述模具架的固定连接方式
为焊接或者螺栓连接。
上述技术方案中,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所述模具架的长度为所述上模具座长度的
1/4。
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:
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一,发明人设计有所述上模具座包括:模具架,固接于模
具架右端的凸模II和固接于模具架左端的半凸模,所述的凸模I上端与所述模具架固定
连接,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保证在所述的模具架上去连接不同形状的凸模I。
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,发明人设计。所述下模具包括与半凸模相匹配的半
凹模和与凸模II相匹配的凹模,所述半凹模和凹模分隔放置,所述凸模I可进入所述半
凹模和凹模之间。这样的话,操作者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来放置所述的所述半凹模
和凹模之间的距离。
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的改进,发明人设计有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左右两端
分别设有握持柄。这样一来,就非常便于操作者在移动过程中去搬运。
综上所述,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、操作简便、产品稳定性好、生产效率高。
附图说明
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;
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;
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具座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;
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具座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;
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凸模I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;
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凸模I的左视图结构示意图;
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半凹模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;
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半凹模的左视图结构示意图;
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凹模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;
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凹模的左视图结构示意图;
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凹模的右视图结构示意图。
图中:1、上模具;1-1、上模具座;1-2、凸模I;1-3、模具架;1-4、凸模II;1-5、
半凸模;2、下模具;2-1、半凹模;2-2、凹模;3、握持柄。
具体实施方式
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、特点及功效,兹例举以下实施例,并配合
附图详细说明如下:
请参阅图1和图2,一种简易压弯模具,包括:上模具1和下模具2,所述上模具1
包括上模具座1-1和凸模I1-2。
请参阅图3,图4,图5和图6,所述上模具座1-1包括:模具架1-3,固接于模具架
1-3右端的凸模II1-4和固接于模具架1-3左端的半凸模1-5,所述的凸模I1-2上端与所
述模具架1-3固定连接。此设计是为了保证在所述的模具架上去连接不同形状的凸模I。
请参阅图7,图8,图9,图10和图11,所述下模具2包括与半凸模1-5相匹配的
半凹模2-1和与凸模II1-4相匹配的凹模2-2,所述半凹模2-1和凹模2-2分隔放置,所
述凸模I1-2可进入所述半凹模2-1和凹模2-2之间。操作者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来
设置所述的所述半凹模和凹模之间的距离。
在本实用新型中,所谓的“半凸模”和“半凹模”实际上是指在所述的半凸模1-5
与半凹模2-1的可以将待压弯的工件位于半凸模1-5与半凹模2-1正下方的一侧进行压紧,
以保证所述凸模I1-2可以将待压弯工件进行压弯,避免在压弯过程中待压弯工件会发生
偏移的情况出现。
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一步地设置为,所述半凹模2-1和凹模2-2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所
述的凸模I1-2的宽度。此处的“略大于”的意思是指半凹模2-1和凹模2-2之间的距离
能保证所述凸模II1-4与所述凹模2-2可以吻合。
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一步地设置为,所述上模具1和下模具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
握持柄3。这样方便操作者在移动过程中去搬运。
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一步地设置为,所述凸模I1-2与所述模具架1-3的固定连接方
式为焊接或者螺栓连接。使用螺栓连接,可以方便操作者去更换不同的凸模I;使用焊接
固定的话,可以针对于企业生产量大的情况。
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一步地设置为,所述模具架1-3的长度为所述上模具座1-1长度
的1/4。经实践证明,当以上两者满足上述数量关系时,效果最好。
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,应当指出,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
说,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,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,这些改进和
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。